分类 杂谈 下的文章
文章记录作者实习经历,包括紧张入职状态、工作学习过程,借调到北京做文书工作,与领导聊天有收获也有不足,工作轻松有疏漏但及时处理,周五还去恭王府买明信片等。
本文探讨了教育中对干扰物的厌恶及其对教育目标的影响。文章指出,教育者常将电子产品和自动化工具视为干扰,而反对者认为这种“一刀切”的做法是出于管理便利。作者提出,教育焦虑可能源于对自身状态的不满,并通过投射要求孩子在集中营式的环境中彻底改造。文章还讨论了教育权力的来源,认为教育机构的权力来自投资者而非学生,导致他们对学生的责任有限。作者鼓励学生为自己的教育负责,但也指出这可能导致学生与养育者之间形成交易关系。最后,作者强调解决养育者对教育失败的焦虑是社会问题,对未来缺乏希望会导致失去实现希望的能力。
这是我的真实故事,初中毕业后在故事FM的采访下讲述了这个故事。后来授权给故事会,于是有了这个精简版的文字。本文转载自故事会。
淼淼,一个15岁的初中生,因为父母给的生活费有限,开始在学校里“走私”辣条来赚钱。他发现学校小卖部只卖健康食品,而同学们对零食有很大需求,于是开始从家里带辣条等零食到学校卖。生意很好,利润高,他甚至找同学当“托儿”来吸引顾客。后来,他和学长阿飞、阿鸡组成团队,扩大生意规模,但最终被学校发现。学校给了他两个选择:捐出利润做公益或帮学校做公益项目。虽然事情最终不了了之,但他的耳机和Kindle被没收,他回到正常学习生活。一年后,他考入了排名靠前的高中,不再吃辣条,但他仍然有创业的梦想。
爱情的幸福与忧伤可能是神圣的旨意也可能来自莫名的巧合;爱无法被索取,只会随机获得、随机地在世界上流转。
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写作上的困境,已经两周无法动笔,感到愧疚和不安。作者尝试从过去的笔记中寻找灵感,但始终无法完成作品,感到失望。时间在流逝,作者在键盘上忙碌却不知所忙何事,希望灵感能在明天到来。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写作的焦虑和对灵感的渴望。
- « 前一页
- 1
- 2
- 3
- 4
- 5
- ...
- 9
- 后一页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