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 杂谈 下的文章
文章记录作者实习经历,包括紧张入职状态、工作学习过程,借调到北京做文书工作,与领导聊天有收获也有不足,工作轻松有疏漏但及时处理,周五还去恭王府买明信片等。
这段文字描绘了一种深刻的情感联系和对脆弱性的共鸣。作者表达了想要与对方共同前行的愿望,但同时也意识到对方尚未准备好,甚至可能因为跟随自己而陷入困境。文中流露出对对方的深切关心和保护欲,担心对方在面对诱惑和挑战时会堕落或无法战胜自我。作者不希望对方去美国那种可能充满诱惑的地方,害怕对方受到伤害。最后,作者表达了不想只是遥望对方,而是希望穿越时间的无尽蓝色,与对方共同经历生活的起伏。整体上,这段文字充满了对脆弱性的深刻理解和对陪伴的渴望。
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去四川旅行的经历,包括在成都取车、前往四姑娘山、在租车时遇到的问题以及在九寨沟的游玩经历。
本文探讨了教育中对干扰物的厌恶及其对教育目标的影响。文章指出,教育者常将电子产品和自动化工具视为干扰,而反对者认为这种“一刀切”的做法是出于管理便利。作者提出,教育焦虑可能源于对自身状态的不满,并通过投射要求孩子在集中营式的环境中彻底改造。文章还讨论了教育权力的来源,认为教育机构的权力来自投资者而非学生,导致他们对学生的责任有限。作者鼓励学生为自己的教育负责,但也指出这可能导致学生与养育者之间形成交易关系。最后,作者强调解决养育者对教育失败的焦虑是社会问题,对未来缺乏希望会导致失去实现希望的能力。
这篇文章通过一系列情感丰富的诗句,描绘了作者在失去与记忆中挣扎的心路历程。文章提到了作者丢失了某人,但仍然回味着春夏秋冬四次会晤的回忆。诗文强调与讽刺了重塑记忆的重要性,认为断绝交流是给人判死刑的必要条件,而记忆在消散和改写中得以重生。这样重生的记忆对于过去的关系充满了主观的定义,就像反叛全世界的朋克其实并不理解世界。
但是不高兴怎么办呢?那还是朋克吧。
- « 前一页
- 1
- 2
- 3
- 4
- 5
- 6
- 7
- 8
- 9
- 后一页 »